
2021年對于建筑行業的關鍵詞
不定期分享造價經驗和資料,歡迎互相交流。
“十三五”已經收官,“十四五”即將到來。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第一年。
這一年,建筑業仍舊面臨相對良好的市場環境,但市場結構和競爭格局都發生了變化,對建筑業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筑企業在做好市場經營、項目履約的同時,還要不斷進行組織更新和能力再造,積極調整業務結構和業務模式,投資人才隊伍和技術能力建設······
對于2021年的建筑業,我們總結了這8個關鍵詞,一起來看看吧!
一、智能建造
2020年,住建部、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聯合下發《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
“大力發展建筑工業化為載體,以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為動力,創新突破相關核心技術,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應用,形成涵蓋科研、設計、生產加工、施工裝配、運營等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提升工程質量安全、效益和品質,有效拉動內需,培育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二、綠色建筑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關于印發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的通知。
明確到2022年,當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70%,星級綠色建筑持續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斷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斷完善,裝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穩步提升,綠色建材應用進一步擴大,綠色住宅使用者監督全面推廣,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綠色建筑創建活動,形成崇尚綠色生活的社會氛圍。
三、轉型升級
以新型建筑工業化帶動建筑業全面轉型升級,加強技術創新,提升信息化水平,培育產業體系,積極推進綠色建造和智能建造,打造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建造”品牌。
四、兩新一重
“兩新一重”是總理報告新詞,即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目前,政府已出臺針對性政策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在重大工程建設提速推進的同時,新基建、新型城鎮化也開啟新的內需空間,各地相關投資項目也在緊鑼密鼓地落地。
強基礎、補短板、兩新一重是“十四五”期間重要的投資方向。新老基建共同發力,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五、工程造價改革
住建部2020年印發通知,在全國房地產開發項目以及北京市、浙江省、湖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有條件的國有資金投資的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項目進行工程造價改革試點。通知還公布了《工程造價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推行清單計量、市場詢價、自主報價、競爭定價的工程計價方式。
工程造價、質量、進度是工程建設管理的三大核心要素?!斗桨浮分赋?,改革開放以來,工程造價管理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在工程發承包計價環節探索引入競爭機制,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單計價,各項制度不斷完善,但還存在定額等計價依據不能很好滿足市場需要、造價信息服務水平不高、造價形成機制不夠科學等問題。
為此,《方案》明確了5項主要改革任務:改進工程計量和計價規則、完善工程計價依據發布機制、加強工程造價數據積累、強化建設單位造價管控責任和嚴格施工合同履約管理。
六、工程建設組織模式改革
在已發布工程總承包管理辦法、全過程工程咨詢指導意見的基礎上,2020年通過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技術標準、工程總承包合同示范文本等配套文件的完善進一步推進工程總承包和全過程咨詢,同時在一些重點城市試點建筑師負責制。
七、誠信體系建設
加強誠信體系建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市場經濟的發展,把企業完全推向了市場,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市場主體,誠信已不僅關系企業的信譽,還連接著企業賴以生存的市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誠信已成為一種戰略資源和無形資產,成為企業市場經營的通行證,成為關系企業生存發展的品牌,他既是企業實力的體現,更是社會公眾對企業誠信的評價。
八、資質管理改革
通過大力精簡企業資質類別,歸并等級設置,簡化資質標準,優化審批方式,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限制,鼓勵充分競爭,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優勝劣汰和行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